2022-01-07
今年5月,1名因外伤性脊髓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的中年男士,成为首批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接受“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”的患者。
这一课题组由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内的4家单位联合成立,旨在通过注射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,治疗脊髓损伤患者。
在前期研究中,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已取得一定进展,一名长期坐轮椅的截瘫患者经过3次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后,已经站立起来。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因外伤引起的脊髓损伤
● 目前进展如何?
● 真的能让瘫痪患者“站起来”吗?
● 和传统疗有何不同?
● 该治疗方案安全吗?能推广吗?
对于这些问题,今天我们对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浩及其团队,为您揭开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”神秘的面纱。
事件:
全身瘫痪患者在华西接受干细胞治疗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浩团队的黄康康,就团队治疗的首例患者展开了介绍:
“他是由于骑车摔伤致胸段脊髓损伤的,接受治疗时,受伤4年余,处于疾病晚慢性期。”
谈及研究方案,黄康康表示:“我们的研究周期将持续15个月,患者需住院8次,前4次为注射,后4次为随访。”
在注射阶段,治疗团队先会放出少量的脑脊液,减轻患者的脊髓压力,再将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注入椎管,观察治疗效果。
目前首例接受治疗的患者,已完成4次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注射,尚无不良反应。
区别:
它给瘫痪患者“治本”,带来希望
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注入椎管疗法,与既往疗法存在哪些区别?
外伤性脊髓损伤往往合并有骨折块的压迫,医生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解除压迫,但对于脊髓本身无法做处理。
据刘浩解释:“这就好比腿上压了块石头,手术减压就是帮你把石头搬掉,但是搬掉之后你的腿伤能不能恢复,能恢复到什么程度,要看你自身的恢复能力。”
而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注入椎管疗法,进入临床实验阶段,给“治本”带来一些新的希望——就目前研究来看,间充质干细胞或能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。
进展:
已开展大量动物实验,现进入临床试验阶段
其实,在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前,项目组已做过大量前期动物实验准备,并经过各级部门等一系列复杂的审批之后,该课题于2020年4月完成国家备案,成为四川省内首个完成国家备案审查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课题。
2021年,课题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科学家根据患者受伤时间长短,将其分为三组:亚急性期、早慢性期和晚慢性期。
● 亚急性期是指受伤之后的两周到两个月;
● 早慢性期是指受伤后的两个月到一年;
● 晚慢性期是指受伤一年以上。
团队成员黄康康介绍:“为了保证研究科学性,我们按照临床研究原则,对于亚急性期和早慢性期,设置了对照组。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,实验组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,在双盲试验结束后,通过大量样本的统计分析,科学评估间充质干细胞对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。”
据了解,临床试验阶段将在2022年12月底结束,届时,将明确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实用性及是否可推广使用。
如经评估后发现,间充质干细胞对治疗脊髓损伤有用,瘫痪患者的治疗也将翻开新篇章。
瞻望:
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或成为疾病治疗的第三种“可能”
就目前研究来看,间充质干细胞为改善和治疗诸多疑难疾病提供了可能,如周围神经损伤、中枢神经损伤、创伤修复等。
间充质干细胞医疗技术,也因此被《科学》、《自然》等杂志评为二十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。
未来,它或许会为疾病治疗带来除开“手术治疗”、“药物治疗”后的第三种可能。
间充质干细胞强大的功能,离不开其极为旺盛的生命力。
刘浩解释:“你可以把它比作孙悟空,因它既长于‘七十二变’,又擅长‘分身术’。”
“七十二变”,即分化。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外在环境,变成不同功能的细胞。比如有的能变成骨头,有的能变成软骨,有的能长为脂肪、神经、血管等。
“分身术”,即复制。它能复制出无数个自己,可以一变二、二变四……
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脊髓损伤中,也显示出自己的这些特性:
它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,如脑源性生长因子、胶质源性生长因子、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......
通过这些营养因子,间充质干细胞一方面可以防止神经变性和凋亡,另一方面可以支持神经发生、轴突生长、髓鞘再形成和细胞代谢。
刘浩表示,未来还会开展更大规模的、涉及更多患者的临床试验,以评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,进一步挖掘它的价值。